乡邻情

乡邻情

贼警小说2025-11-26 22:55:08
距离省会城市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湾镇,镇上有一户姓罗的人家,人们喊男的罗叔,家里有罗婶还有他们的一儿一女,罗叔有一手做蒸糕的绝活,也有人管他叫老蒸糕(蒸糕是当地一种特有的小吃)。罗叔家有户近邻姓李叫李大
距离省会城市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湾镇,镇上有一户姓罗的人家,人们喊男的罗叔,家里有罗婶还有他们的一儿一女,罗叔有一手做蒸糕的绝活,也有人管他叫老蒸糕(蒸糕是当地一种特有的小吃)。
罗叔家有户近邻姓李叫李大海。李大海早年就他和母亲两个人,母亲身体不好,日子过得相当困难。所以当年李大海近四十岁还是单身。有一次他赶着马车替生产队到外地拉种子时,沿途借宿到邻县的一个小村子里,那个小村子有那么一户人家,因为成份不好,那家的一个女孩考上了大学却被别人冒名顶替了。女孩一气之下精神失失常了。那户人家见李大海除了岁数大些,人还算勤快老实,就把疯女安置在李大海的马车上任其带走,只图眼不见,心不烦。
疯女被李大海带回水湾镇两年后,她为李大海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迟朋。自那以后,疯女的病似乎也见好些了。偶尔看到地上有纸片就拣起来笑嘻嘻地看上面的字,一些淘气的孩子跟着起哄,抢走她手中的纸片,疯女可就不干了,跟在后头追赶。
就在小迟朋长到六岁的时候,他爹李大海一场急病突然去逝。当时粮食稀缺,大海娘本来没给过疯女好脸色,儿子去逝,日子更加艰难,老太太再没给疯女吃过一顿饱饭。有一天,疯女远远看到火车轨道里卡着一块沾满油污的旧报纸,弯腰去拿的时候,全没有注意到飞驰而来的火车,命丧车轮。留下的祖孙两相依为命了一年多,多病的老太太也撒手而去。两年不到,死了三口人,八岁的小迟朋一下子成了孤儿。
乡亲们帮忙办理完后事,做为邻居的罗叔和老驴一起给小孩出主意,罗叔说:“孩子,早年听你爹说你姥姥家就是邻县的,你呀,去投亲戚好了,等长大了再回来。房子我们和镇上打声招呼,我和你老驴叔照看着,你敢不敢去。”
老驴说:“孩子,大伙帮忙一时还可以,时间长了总比不上亲戚。”
小孩说:“好,我去。”
罗叔又嘱咐孩子:“去的路上不知道路了就找人问问,饿了渴了找人讨要点吃喝,找不到亲戚就回来。”
就在迟朋走后的第六天晚上,罗叔从外面回来走到自家门口,一个小小的黑影扑到他身上边喊了声:“罗叔……”身子就软了下去。他低头细看,正是邻居家的孤儿迟朋,赶忙抱起了孩子喊来家人。一家人手忙脚乱的给孩子盖上被子暖着又赶快烧水热饭,邻居老驴夫妻也闻讯赶来,忙着给孩子搓手搓脚。
待迟朋吃过饭。好半天才缓过劲来。罗叔问起孩子,他才向大家说起这几天的经过。
原来,时值冬日,八岁的孩子顶着风走了一百多里地,找到了外婆家。外婆家没有认下这个满脸乌黑、手脚上都长满冻疮的外甥。一把把孩子推倒在街门外,孩子又一路哭一路往回走。几天里,孩子白天走路,到了晚上就睡在柴草堆里,走着走着迷路了,好不容易又找着了家。
老驴老婆说:“别说是亲戚,就是不认识的人也得给口吃喝再打发出门,这么对待一个孩子,真是造孽。”
老驴说:“这大冷天,孩子没出什么大事,已是万幸!”
时间已经不早了,见孩子也没什么要紧的,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老驴夫妻便起身回家了。
罗叔夫妻安置小孩和自家俩孩子睡下后,他们可就合计上了。
他老婆说:“你看这孩子往后可咋办,哎,可怜呀,往后回他家去住,他家房子也快塌了,住哪,吃什么?”
罗叔说:“吃是小事,往后土地要承包了,把他的责任田给谁种还不换口吃的。镇上也可以照顾孤儿。愁的是孩子的教育,孩子没有管教还不得学坏了。”
女人说:“也是呢。”
罗叔说:“要不让孩子来咱家吧,咱家有明明和翠翠,再多一个也不算多。”
女人说:“一个羊也是放,一群羊也是放,话好说,万一咱对孩子有个好不好的,让别人说了闲话……”
罗叔说:“就凭孩子迎着冷风走了二百多里路倒在咱家门前,咱们就不能不管。”
女人说:“可也是,咱要是不管,这孩子就更没地去了。”
停了一刻,罗叔说:“明天先问问孩子是否同意再说吧。”
第二天,老驴一家又赶过来看望了迟朋,带来几件旧衣服。
几天以后,罗叔和老驴到镇上正式说明了这件事。就这样八岁李迟朋来到了罗家。
罗家的儿子明明年龄大两岁,女儿翠翠恰和李迟朋年龄差不多。罗叔有意让自己儿子把从学校学来的知识教给迟朋,试探试探孩子。翠翠跑过来说:“爹,老师教我的东西迟朋能学会哩,让他和我做伴去上学吧。”
罗叔问孩子:“想去上学吗!”“想!”自此迟朋也走进了学校的门口。
不久罗叔凭自己的蒸糕手艺在镇上开了一家蒸糕店。逢集、过节的时候,一个镇上几家卖蒸糕的,除非罗叔的卖完了,别人家才能开张。人们就认他做的蒸糕好吃,罗叔叫老蒸糕名号也成了摘不去的帽子。
话说罗叔家那几上孩子上学到了高中毕业,有人形容当时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的确有着相当的难度,罗叔的儿子早两年考上了大学;到了翠翠和迟朋高考的那一年。迟朋顺顺利利考上了一所大学,翠翠没考上。
迟朋上学临走的那一天,跪下给罗叔和罗婶磕了两个响头,自觉感激之情难以言表。
那以后翠翠进了她爹的蒸糕店帮忙,这一天邻居老驴过来店里吃了两块蒸糕。然后开玩笑地对罗叔说:“今天我赊账。”
罗叔把眼一翻说:“吃糕掏钱,概不赊欠。”
老驴说:“你养个两大学生都不养得起,缺这俩钱吗。”
罗叔说:“你上个大学试试,我老罗供你读”。
老驴说:“我还是早年的高中生哩,没赶上好时候,离大学就差一步。你呀,等俩大学生留了城里,把翠翠嫁给迟朋,你店门一关,去城里享清福多好。”
罗叔说:“我呀,就这命,孩子们的事自己做主。”
这时老驴的儿子大伟过来不大高兴地对老驴说到:“爹,娘找你呢,快回去吧!”
老驴头掏出了钱眨着眼对罗叔说:“不对,我上大学你供,你把我当你的晚辈了,这糕钱我就不给了。”说着要把递钱的手缩回去,罗叔拽过老驴头手里的钱说:“得了老驴,一头驴驹子在你手里养一年长足了骠完了一卖就挣一大把钱,你还不是半夜里数钱不肯显富,还在这瞎吵吵。”
老驴说:“我说奇了怪了,你对别人都是气生财,一见我就得撂蹶子。”老驴家办了一家肉驴养殖场,说起话来也是三句不离行话。
这时有人进来买
标签
相关文章